項目名稱:《大雁塔北廣場地景藝術系列》《大唐文化列柱》《山門佛塔》西安大雁塔北廣場
設計時間:2001年05月
完成時間:2003年07月
主要設計:吳昊
設計說明:
基于對城市歷史文脈的把握,設計師將原有的佛教圣地借入此廣場中,在設計中注重景觀元素的立意和廣場整體形象的塑造,注重了廣場空間和城市空間的相互滲透和配合。
廣場北面的入口處為兩個高為9m,寬3m的萬佛燈塔, 其材料選用紅砂巖,塔身運用蓮花寶庫、佛寺塔頂結合造型各異的佛像,與大雁塔遙相呼應,兩側各隨4個6m高的大唐文化列柱, 塔間是長5m、寬4.3m的鑄銅書, 介紹大唐盛世景象,以嶄新的藝術形式來體現大唐風韻。位于軸線兩側的4 座石質牌樓,是大雁塔北廣場的標引物,牌樓均用白麻石貼面,形成中間高兩邊低的三門樣式,呈現出平衡、穩定、簡潔、大氣的特點。牌坊題詞用唐人崇尚的字體書寫, 中間大匾額用顏真卿楷書大字,大氣磅礴;兩邊上下聯匾額題詞用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字體,典雅生動。入口景區成為控制北廣場空間節奏的起點。
大雁塔北廣場的細部設計也盡顯唐代的歷史印跡,多處雕鑿出唐代盛行的纏枝圖案即波狀的連續紋樣與花草相結合的圖案,疏密勻稱、豐滿圓潤,構圖活潑自由。大唐書法的地景浮雕共4組16塊。將唐代書法代表人物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虞世南、褚遂良、懷素、張旭等的著名書帖,雕刻于紫砂巖之上,與廣場上的唐代花紋地景浮雕協調搭配,使廣場唐文化氛圍更加厚重。燈具設計也頗具特色,運用現代材料結合中國傳統風格,石燈的粗獷,從木窗形式演變為現代的玻璃木墻方窗,并將唐代詩文鐫刻于此,讓人細細品味唐詩的魅力。燈柱加一層如宣紙般柔和的絹絲玻璃作為保護措施,不刺激人眼,充分體現出廣場中細部設計的人性化。